We’ve updated our Terms of Use to reflect our new entity name and address. You can review the changes here.
We’ve updated our Terms of Use. You can review the changes here.

grgranrurr playground 15​-​19

by happy123

/
  • Streaming + Download

    Includes unlimited streaming via the free Bandcamp app, plus high-quality download in MP3, FLAC and more.
    Purchasable with gift card

      $7 USD  or mor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9happy001 05:24
15.
2019happy002 07:13
16.
2019happy003 05:37
17.
2019happy004 05:21
18.
2019happy005 06:49
19.
2019happy006 06:46
20.
2019happy007 03:41
21.
2019happy008 05:48

about

Playing with
Madrona Labs Kaivo//Valhalla DSP//TidalCycles
M4L devices// Synthesiser and others
tracks recorded during 2015~2019 May

music & cover images by happy123

happy123,本名林育德,從事劇場音樂、影像配樂、聲音設計接案工作,現居台北。
曾隨表演藝術團體窮劇場、舞蹈作品《洞》至澳門、外亞維儂、深圳戲劇雙年展、橫濱藝術節等處演出。
2014 年於 Kandala Recored 發行首張專輯
kandalarecords.bandcamp.com/album/c-users-yude-desktop-soundrecorder-folder02


For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interview please visit:
radiichina.com/getting-granular-with-computer-musician-happy123/

● ►● ►● ►● ►● ►● ►● ►● ►● ►● ►● ►● ►● ►● ►● ►● ►●

play rec: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happy123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第一次看到「happy123」这个名字时有种强烈 nobody 感,当时并不知道是你。

happy123:happy123 是家裡備份硬碟的名字,當時取這個帶有鼓勵性質的名字是為了平復資料遺失的心情,之後在推特上也使用了。當成網路 id 確實很像是免洗帳號,過了一陣子就有點後悔...

play rec:什么时候开始制作电子音乐?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到现在的方式?

happy123:高中在網路下載了許多 mp3,記得 04 年某日一時好奇把剪輯軟體下載來玩,應該是從那時開始接觸音樂製作。
剛開始是將 mp3 檔案做剪接,把歌曲中喜歡的段落剪出編排做成精選。
05~06 年間開始用 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做音樂,隨後接觸了 DIY 合成器的論壇 electro-music.com,製作了幾個 MOTM 和Music From Outer Space 模組,那陣子聽了許多電子音樂。大學畢業後想轉去念相關的學科,重考了一年。之後在研究所的課堂中學習 Max/MSP,算是很初步的認識,當時還不了解它的特別之處。研究所期間也認識了一群耳界很廣的樂友,開始聽以往比較不常聽的音樂。畢業之後彼此還有來往,一起去聽音樂演出、參加他們辦的工作坊,我覺得產生了滿多影響也很懷念。
這幾年嘗試了比較多數位合成技術和電腦音樂作曲的方式,接案工作之餘就會慢慢了解,也差不多是這張專輯發展開始的時間點。

play rec:这张专辑中的声音质感与节拍的展开方式非常特别,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制作的方法和想法?

happy123:我想一部分是給自己訂定的規則有關。
一開始限制自己使用 granular 合成法算是一個,用的是 Madrona Labs 的 Kaivo。
那時心裡想著用 granular 合成法作出細緻帶有合成器溫度的聲音。在熟悉 Kaivo 的期間也用了其他 granular 軟件,發現有非 Real-time 的軟體聲音結果更接近我想要的,但是既然規則已定在前就覺得應該用到底,後來確實也有所進展,像是聲響間的變化在 Kaivo patch 的架構下有很多探索的空間,反倒是一開始的期望並沒有如想像中好。

節拍在使用不同的 sequencer 時各有些不一樣的體會。較早的作品中使用 M4L 序列器占多數,像是 Mono Sequencer、 ML-185 等等,一些節拍上的位移效果是來自 Kaivo 的 patch 設計。後期則使用了 TidalCycles。

play rec:的确 granular synthesis 的声响可能性很大,现在也有不少软件、插件、编程工具提供 granular synthesis 功能,但似乎每家出来的声音都不太一样,大概因为 granular synthesis 是一项基于 sample 的声音合成法,实时的和非实时的结果会很不同,我也喜欢一些非实时做颗粒合成的结果(可以对 sample 做更极端彻底的颗粒合成,毕竟整个 sample 都在 buffer 里,想怎么折腾都行)。对于颗粒合成这种参数多又不那么容易控制的工具,确实「给自己订定规则并严格遵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手法。听起来你是以 Ableton Live 为 host,结合不同的 sequencer 和 Kaivo 来制作,很好奇 TidalCycles 是如何接入你的系统的?

happy123:是的。顆粒合成和相似的概念,比如採樣點維度下所設計的算法的確有很多地方想繼續發掘,有時放空會想像自己在兩個採樣點之間。一開始使用 TidalCycles 觸發 MIDI notes,後來也用在 MIDI CC 參數控制上。原先 Ableton Live 裡的序列器、LFO 等等控制的單元到 tidal 加入後就慢慢捨去了,最後 Ableton Live 保留了錄音/剪輯及 VST host 的用途。MIDI CC 則用上了 tidal 對 pattern 進行變換的長處,將一個 CC 控制曲線一分為多,產生一組由採樣、調變此曲線而來的衍生版曲線,例如時間位移、倒轉、延伸比例或是融合以上作法等等。較早使用 M4L device 和滑鼠時不容易跳進這種設計參數的思維,其實在 Ableton Live 裡用曲線繪製功能進行剪下貼上一樣可以辦到,這部分我覺得是工具提供給我了想法。上述皆由 tidal 送出 MIDI 訊號,經由一台兩通道的 MIDI 介面傳回 Ableton Live 達成。

play rec:台湾的 Live coding  scene 是怎么样的?其实我不认为你的音乐可以被单纯地归到 Live coding 中,如果不提制作方法,听感上和通常听到的 Live coding 音乐是不同的。

happy123:不曉得是否有在地的團體在運作,知道早些年有以自由軟體 Pure Data、Audacity 等進行創作的一群人,像是多媒體藝術家 Aluan 王新仁,至今也持續以 Pure Data 創作。自己是 15 年在 Renick Bell 台北的演出中首次體驗到這種形式的表演而開始接觸,今年六月 Renick 會再度來台與網路廠牌 Quantum Natives一同演出,Live coding 相關的表演活動在這裡算是滿少見的。現實接觸到的情況是這樣,線上的話則是上 lurk.org 看新消息和社群裡討論的話題,多數都還在消化中。
一開始我以為 Live coding 都是與電子音樂有關的內容(因為這幾年很常見網路媒體各樣 Algorave 的報導),但後來慢慢了解到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和項目。
網上看過結合編織的計畫、透過音樂讓大眾學習與接觸程式語言的推廣者,或是一群同學在每年一度的馬拉松慶生串流包下一個時段輪流上台演出,也有以舞曲文化切入的群體以及視覺、新媒體等。 我想內容廣泛這點為在地社群的發展提供了不錯的條件。

是的,我也覺得聽起來不太像。因為是從做音樂的角度開始接觸,很自然常去思考這與以往的方式有何不同,取其中覺得有趣的概念搭配或改進已熟悉的方法,所以還是保留了許多過去的痕跡。

play rec:你最后提到的这点很重要,就是你在使用创作工具时还是「从音乐的角度开始接触,保留自己过去的痕迹」,我觉得就是这点使你的音乐和通常会听到的 Live coding 或者 Algorave 的音乐不同。
你提到的两个获取信息的来源: electro-music.comlurk.org 一个是论坛一个是邮件组(!),这两种类型的社区今天看来有人可能会觉得过于老派,但我相信在其中可以接触到真正的信息,我也曾经从 Max/Msp 的 mailing list 获益,和现如今大家默默地去 stack overflow 拷贝代码不同,在论坛和邮件组中是需要先与人交流的(升高了使用门槛)。

happy123:比較常使用的是這個論壇 talk.lurk.org ,較早的 mailing list 是沒有跟到的,覺得有點可惜。曾看過一則留言問為什麼討論區要叫 lurk 這個名字,得到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提醒使用者論壇中交流的益處。過去的經驗是作為新進成員有詳細的版規/守則能夠比較順利地跨出第一步,覺得不同的論壇會有各自的風氣,親自體會是很有趣的。此外了解開發者的思路我認為在工具使用上會影響滿多,若有機會觀察到長時間變化的軌跡那更是寶貴的經驗,也有體驗到你所說從中獲益的感覺,許多時候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我在 Live coding 論壇覺得印象較深的地方,從註冊之後(大概兩年前)討論區換了兩種系統,包含一個分支,看來是不斷對使用需求做出調整如同 TidalCycles 官網前陣子改版成維基百科式的網站一般。以線上社群來說依需求設計或改善交流的媒介/環境這點我覺得滿好。

play rec:谢谢。

happy123:謝謝這篇訪談。

credits

released June 1, 2019

license

all rights reserved

tags

about

playreclabel China

中国前沿声音艺术和电子音乐厂牌

play rec - the cutting edge sound art & electronic music from China

contact / help

Contact playreclabel

Streaming and
Download help

Redeem code

Report this album or account

If you like grgranrurr playground 15-19, you may also like: